2017年7月31日—8月4日,由来自金融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数学学院、统计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的10位同学组成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千村调查小组,在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经济与信息管理系主任芮廷先老师的带领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古浪县泗水镇、黄羊川镇、十八里堡镇展开调研,顺利完成了此次以“农村互联网应用状况”为主题的甘肃定点千村调查项目。共取得有效问卷162份,其中县域问卷1份,入村问卷7份,入户问卷154份。撰写调研日志4篇,大学生村官访谈录1篇。

8月1日上午,调研小组提前到达了铁门村村委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总计完成了27份有效问卷。
1日下午的第一个调查地点是三坝村。经过芮老师的安排,大家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尽量保证受访者的年龄在二十岁以上,提高了问卷的准确性。共计完成有效问卷25份。
下午调查第二个地点是泗水村。在村主任的协助下,我们在村会议室开展采访工作。在热心朴实的村民朋友们积极的配合和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工作顺利进行,在泗水村调研小组完成了有效问卷22份。
8月2日上午,调查小组来到了一棵树村。一棵树村实行的是农村生产合作生产方式,主要经营蒜苗销售,附带一些本地蔬菜。村民们将自己生产的新鲜蔬菜利用微信等沟通渠道在网上联系到中介客户,再通过这些客户把产品批发到周围的各个地区进行销售。网络在给他们创造各种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农民们切实地感受到互联网带给他们的便利。

2日下午的第一个调查地点是菜子口村。调查对象大都是年轻的面孔,由于他们对互联网的应用比较熟悉,节省了队员们解释的时间。调查中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都有网购的经历,平时也会在网上进行一些课程的学习。在菜子口村总计完成有效问卷23份。
2日下午的第二个村庄是黄羊川镇周家庄村。在调查的过程中,由于村民们近些年来才渐渐开始熟悉互联网,所以对问卷里的一些问题要经过同学们多次的解释才可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村民们在调查中的积极性。共计完成有效调查问卷19份。
前两天都是在户外调查村民,8月3日有幸走进农户家中,去品味西北的民风民俗。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当地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改善,主要包括太阳能的应用、高质量经济作物的引进、板房的建设。更值得一提的是,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无线网,沟通交流也比以前更加方便了。当地有些农户还在运用互联网往外销售自己的农作物,这使得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8月4日的任务是县域问卷的调查。调研小分队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队员在芮廷先老师的带领下于上午9时左右到达古浪县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拜访了杨伟主任和赵浩副主任,剩下的一组队员留在宾馆负责调研数据的录入。两位领导就古浪县近年基本发展情况和调研小组进行了交流,并就农村互联网应用提出了建议。

他们提到,近年古浪县农村互联网应用有所普及,虽然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刚刚起步,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四天的调研,古浪调研小组顺利地完成了调研任务。经过后续两天的校对审核,小组初步完成了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录入工作。在这四天的调研过程中,芮老师和小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村里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重视与使用给小组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村电商带给村民们的不仅是便捷的生活方式,更是机遇,是视野,是全新的精神面貌。愿第10次千村调查得到的数据能够成为当今时代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柱,愿更多的村落能够细听网络发展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