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是属于面向校园学生的一种网络借贷形式,在当今高校校园内,校园贷小广告在各种app上随处可见,办贷程序十分简单,对于没有支付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借钱简直轻而易举。
校园贷款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大学生对学习的基本需求,然而网络贷款却被犯罪分子利用为高端消费的诈骗工具。如今在校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想法以及消费观念和欲望成为高校电信网贷诈骗的前提。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中的学生大多还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涉世未深,但是部分学生不但有着更加膨胀的消费欲望,也有着强烈的攀比、虚荣的心理,甚至是超前消费的消费观念,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被忽略。据统计,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网共检测到有关校园贷诈骗舆情信息92672条,占诈骗舆情信息总量的32.14%,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范泽一被发现留下遗书溺亡。在他离世后,家人在他的手机上不断收到威胁恐吓他还款的信息。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
案例二
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女生如梦(化名),因卷入校园贷,不断收到催债骚扰电话。4月11日,她不堪还债压力在宾馆烧炭自杀。
如何防范诈骗
为更好保护广大学生的财产安全,避免陷入各类“校园贷”陷阱,大学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要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实际上,相关部门、业内并没有推出所谓的“注销校园贷”操作,个人征信信息也无法人为修改,只要大学生借款后能够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在接到自称贷款平台工作人员要求“注销校园贷”或类似的电话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不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
(2)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办理贷款务必做好前期工作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避免深陷“校园贷”陷阱的基本前提,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理性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定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不盲目消费,不跟风攀比,要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和良好消费习惯,学会对金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量入为出。
如果确需申请贷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并向正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贷款前还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的额度、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理。
(3)要主动学习金融消费知识,保管好个人信息
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有关金融方面的消费知识,尤其是要了解金融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在大学生贷款方面的政策,提高对各种形式“校园贷”陷阱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借贷机构广告宣传中的“免费”“优惠”“打折”等内容要多留个心眼,增强防范意识。
同时,大学生还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以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也不轻易向他人透露家庭住址、宿舍地址、父母联系电话等信息,以免被骗子所利用。
(4)要留存有关凭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不良“校园贷”的整治工作,并由教育部、公安部作为牵头部门,持续对不良“校园贷”机构进行严厉打击,以保障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因此,学生们如果不慎踏入不良“校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不良“校园贷”诈骗的情形,应当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通过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发的“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里面的“举报通道”栏目如实进行登记举报、提供线索,或是直接拨打110报警求助。
